发布日期: 2025/5/21
在苏州太仓的这家豆制品厂里,每一口鲜嫩的豆腐背后,都藏着一场关乎温度与时间的较量。
订单激增、旺季爆仓、冷库超设计容量,同时,豆制品高温入库热冲击、低温高湿环境易腐蚀······当企业高速发展,遇上冷库棘手难题,如何守住品质的生命线?
去年旺季,订单量突然涨了40%,冷库根本装不下。
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保证产品的品质,
不能超过设计容量,如果温度过高,会导致豆腐出水、豆干发黏,为此我们甚至不得不拒掉部分订单……
温度波动超过±3℃,微生物加速繁殖,水分流失——对豆制品而言,冷库不仅是仓库,更是品质的最后一道防线。
问题核心除了‘不够冷’,还有冷量分配不均和负荷弹性不足。我们要让冷库像智能大脑一样,动态调节每一寸空间的温度。
高温入库热冲击
豆制品入库后,哪怕表面温度降下来了,内里还有50℃。源源不断地散发热量。
刚入库的豆制品,会让冷库温度曲线剧烈波动,局部温度30秒内就可以从5℃飙升至10℃。
另外还有堆货的问题,一方面是前期冷库风机位置的设计,另一方面是堆货位置不合理,有时直接挡住风机口。
遮挡风机导致冷气在货堆前形成涡流,后方形成高温盲区。
风机管路易锈蚀
冷库一年光制冷剂都要加掉十几万元。冷库一旦出现问题,换一个风机,需要全库停机。电加热管更是常常损坏。
在豆制品企业的冷库中,豆制品含水量高,储存时会持续释放水分,导致库内湿度远高于普通冷库。
蒸发器长期处于湿膜状态,以及豆制品发酵过程释放混合有机酸,形成电解腐蚀微环境。
正常情况下,制冷一个循环下来,制冷剂流的路径是封闭的回路,没有必要再去加氟。但锈蚀产生漏点后,冷库长年处于缺氟状态,为保障制冷,需要不停补充制冷剂。
“全方位扫描”——在改造开始前,需要对冷库有一个充分的了解诊断。
在全方位采集数据后,用大数据看板的形式呈现出来。3D实景引擎,直接一比一对冷库设备进行还原。
整合多个数据来源,进行全方位综合分析。
这个前置的”数字化改造”不仅为之后的冷库控温提供了依据,也是在企业运营过程用数据去驱动决策。
接下来,就是冷库改造了,我们的目标,是将温度维持到≤-5℃。库温波动在±1℃。
温度的指挥家
苏州新亚的改造针对提高效率产能、降低单位能耗进行:
·能耗树状图:
建立能耗树状图,分层统计各子系统占比;进行设备健康诊断;及逆行制冷剂循环监测。以及给出运营优化方向。
·重新设计优化方案:
-改变风场布局,防止对吹:
避免气流对冲造成的无效循环,减少力量损失。温度均匀性提升。
-热力膨胀阀升级电子膨胀阀
精准流量控制,减少制冷剂节流损失、提高蒸发器换热效率和减少结霜风险。
-按需化霜
减少无效化霜次数,温度稳定性提升,节能降耗,延长蒸发器寿命。
苏州新亚的方案,让制冷效率提升的同时,能耗下降。此次改造为例,约定的是20%的保底节能率。
·提供管理方案:
此外,货物怎么堆能让冷库有均匀的气流分布,怎么做进库前的预冷等等。不仅仅是给出一套好的设备,也在后期使用管理的时候,有一个好的行动方案。
风机的重生和制冷剂“血管”革命
将原先48套449W的铜管、铝翅片风机改为45套450W不锈钢风机,提升耐腐蚀性。
保留铝翅片的选用,以保证良好的散热。新风机可以进行变频控制,为以后的升级预留空间。
重新规划设计方案,摈弃原先串联式管路设计,每个支路均由独立电磁阀控制,根据所在区域的温度需求启停。动态负荷匹配避免冷量过度供给已达标区域、减少库温周期性波动。
过去更换一个风机需要全库停机,如今不仅降低故障率,更在突发意外时,使风机可单独更换,不影响其他风机的控制使用。
针对管路漏点,先对管路充氮保压,检查漏点,再进行抽真空、充注制冷剂。给管路涂装防腐漆,再包裹保温棉。
优化管路管径设计,确保蒸发器支路流量均匀。避免“干蒸发”或“液击”现象,同时压降降低,减少管路阻力损失,系统稳定性增强避免分液不均导致的局部蒸发器结霜或过热。
改造后我们能够接下更大的订单,但更让我骄傲的是,豆腐、豆干,是二十年不变的老味道。
一家企业的突围之路,映照出中国制造升维竞争的本质,用技术敬畏每一度温度,以匠心守护每一口纯粹。
苏州新亚的方案重构豆制品企业冷库的可靠性根基。实现精准控温。不再是机械地对抗热量,而是引导、分散、吞噬热浪。
——温度无声,品质永恒。
© 2005-2018 苏州新亚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,并保留所有权利。
苏ICP备12025025号-1      苏B2-20160457 隐私政策资质证明 |